张文智,现为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,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澳门城市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兼职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1990年获山东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学位,2002年获山东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哲学硕士学位,2010年获山东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。主要从事易学象数学、易学哲学、易学与中医学、易学与分析心理学、易学知识外译等方面的研究。多次赴海外进行学术交流、举办学术讲座。曾赴美国哈佛-燕京学社(2007-08)、德国埃尔兰根-纽伦堡大学(2012-13)做访问学者,多次赴瑞士国际分析心理学院讲学。主持、承担国家级、省部级课题多项,现已出版《周易集解导读》《孟、焦、京易学新探》等学术专著4部,译著2部,在《哲学研究》《周易研究》《中国哲学史》《孔子研究》《社会科学战线》等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,在汉代象数易学,《周易》哲学中的阴阳观、心性论、工夫论,以及《周易》哲学与荣格分析心理学之间的内在关联等方面,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。由其翻译的刘大钧教授的学术名著《周易概论》于2019年在美国正式出版发行。
主 要 著 作
1.《周易集解》(整理点校), 成都:巴蜀书社,2004年1月。
2.《周易集解导读》,济南:齐鲁书社,2005年12月。(教育部重大研究项目——历代易学名著整理与研究之子项目《周易集解》整理与研究成果)
3.《周易集解》(校点整理),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9年7月。(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——《儒藏精华编第二册经部易类》之子课题《周易集解》整理与研究成果)
4.《画说〈易经〉》(英汉对照)(译著)。上海:上海文艺出版社,2009年8月。
5.《画说〈易经〉》(中文版)(英译汉)。上海:上海文艺出版社,2011年11月。
6.《孟、焦、京易学新探》。济南:齐鲁书社,2013年2月。(教育部重大研究项目——汉代易学研究之子项目西汉易学研究成果)
7. An Introduction to the ZHOU YI (《周易概论》(英文版)), Asheville: Chiron Publications, 2019.
 
主 要 论 (译)文
 
  
  
  
  
 
 
  
   | 序号 | 
   论(译)文题目 | 
   发表刊物或书籍 | 
   发表日期 | 
  
  
   | 1 | 
   《京氏易学中的阴阳对待与流行——兼论京易纳甲、建候、积算的建构机制》 | 
   《周易研究》 | 
   2002年2期 | 
  
  
   | 2 | 
   《史易之间》(英译汉) | 
   《周易研究》 | 
   2002年4期 | 
  
  
   | 3 | 
   《〈黄帝内经〉中的易学象数学——兼论医、〈易〉思维理路之异同》 | 
   《周易研究》 | 
   2004年1期 | 
  
  
   | 4 | 
   易学的现代价值 | 
   《光明日报》理论版 | 
   2004年2月17日 | 
  
  
   | 5 | 
   《〈易经〉:早期儒家的形上学与意识进化学》(英译汉) | 
   《周易研究》 | 
   2006年第1期 | 
  
  
   | 6 | 
   试论《周易》中的生命哲学 | 
   《周易研究》 | 
   2007年第3期 | 
  
  
   | 7 | 
   试论《易传》象数、义理合一的理论模式与天人合一的理论架构 | 
   《周易研究》 | 
   2008年第2期 | 
  
  
   | 8 | 
   从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权视域看儒家的角色伦理(英译汉) | 
   载哈佛-燕京学社(主编):《波士顿的儒家》。南京:江苏教育出版社 | 
   2009年10月 | 
  
  
   | 9 | 
   儒家的神学观:三种模式(英译汉) | 
   载哈佛-燕京学社(主编):《波士顿的儒家》。南京:江苏教育出版社 | 
   2009年10月 | 
  
  
   | 10 | 
   京氏易学“纳甲”说再探 | 
   《周易研究》 | 
   2012年第6期 | 
  
  
   | 11 | 
   今、古文经学在两汉的发展、演变及郑玄对今、古文经学的融合 | 
   《郑学丛论》 | 
   2013年8月 | 
  
  
   | 12 | 
   意识生态:   当代新儒学之真精神——儒家思想与当代世界的相关性(英译汉) | 
   《清华大学学报》 | 
   2014年第3期 | 
  
  
   | 13 | 
   从施、孟、梁丘易学之关系看西汉易学之转型 | 
   《社会科学战线》 | 
   2014年第4期 | 
  
  
   | 14 | 
   从出土文献看京房“六十律”及“纳甲”说之源渊 | 
   《周易研究》(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) | 
   2015年第5期 | 
  
  
   | 15 | 
   儒家的心法与密理——《易》《学》《庸》之间的互通互融性 | 
   《孔学堂》 | 
   2016年第1期 | 
  
  
   | 16 | 
   从清华简《筮法》等出土文献中的相关内容看京房“六十律”及“纳甲”说之渊源 | 
   《清华简与儒家经典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 | 
   2017年10月 | 
  
  
   | 17 | 
   从《易经证释》看易辞、易象中的以人合天之道 | 
   《周易研究》(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) | 
   2017年第6期 | 
  
  
   | 18 | 
   寻言观象,寻象观意——从易辞、易象看《周易》中的以人合天之道 | 
   《儒学与当代社会:第四届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论文集》 | 
   2018年5月 | 
  
  
   | 19 | 
   从《易经证释》之本体生成论看“继善成性”说 | 
   《周易研究》 | 
   2018年第5期 | 
  
  
   | 20 | 
   《周易》神道思想与儒家宗教性的内在关联 | 
   《南京大学学报》(哲学·人文科学·社会科学) | 
   2019年第1期 | 
  
  
   | 21 | 
    
    
     
      
       从观卦[      ]看《周易》中的“神道设教”观——兼论儒学的宗教性问题 | 
       
     
      | 
   《东南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 | 
   2019年第4期 | 
  
  
   | 22 | 
   《周易》的占筮理论及其旨归 | 
   《南通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 | 
   2019年第4期 | 
  
  
   | 23 | 
   论圣人制礼的依据与旨归——以《易经证释》释履卦为中心 | 
   《周易研究》 | 
   2019年第4期 | 
  
  
   | 24 | 
   《周易》哲学视野下的“内圣外王”之道——兼论“内圣开出新外王”说之相关问题 | 
   《中国哲学史》(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) | 
   2019年第5期 | 
  
  
   | 25 | 
   感而遂通、化成天下——《周易》中的感通思想探微 | 
   《孔子研究》 | 
   2020年第2期 | 
  
  
   | 26 | 
   从《易经证释》本体生成论看本体之“仁”及其发用 | 
   《周易研究》(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) | 
   2020年第5期 | 
  
  
   | 27 | 
   “崇阳抑阴”,还是“崇阴抑阳”?——《周易》中的阴阳观新论 | 
   《哲学研究》(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)(《学术界》论点摘编) | 
   2020年第12期 | 
  
  
   | 28 | 
   论《易经》哲学与荣格分析心理学之间本体生成论的贯通 | 
   《国外社会科学前沿》 | 
   2021年第4期 | 
  
  
   | 29 | 
   The philosophy   of Yijing and Jungian   analytical psychology: a comparative study | 
   Journal of   Analytical Psychology | 
   2021年第4期,总第66期 | 
  
 
 
承 担 项 目
1.教育部重大研究项目——历代易学名著整理与研究之子项目《周易集解》整理与研究
2.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——《儒藏精华编第二册经部易类》之子课题《周易集解》整理与研究
3.教育部重大研究项目——汉代易学研究之子项目西汉易学研究
4. 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——《周易概论》(英文版)。
5.《周易》的人文精神与智慧展陈设计方案(国务院参事室项目)
6. 海外易学研究(横向项目)
7.《易经证释》研究(校内项目)
8.《周易考》整理与研究(国家重点文化工程“全球汉籍合璧工程”项目)
 
 联系方式:E-mail:[email protected]
   电话:(86)531-88364809